古代言情小说《参见太后》,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言情,代表人物分别是梁琬李钰,作者“雀十八”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第二日是三月十五,大雍朝每月初一和十五,皇后与众嫔妃都会前往太后宫中谒见梁琬昨夜睡得不甚安稳,今天便神情恹恹的皇后卢萱带着众嫔妃前来谒见时,梁琬正在吃早食今日膳房送来的早食是松软香甜的大馒头如今虽然有了麦粉,但由于制作手法粗糙,面食种类并不多原先膳房送来的都是用死面做成的各种烙饼和汤饼,吃起来不好消化梁琬便让膳房将一块湿面团放置在零度以上环境里自然发酵天气暖和的时候,两天就可以做成“......
夕阳西下,李榕珅居住的永宁殿,哭声响了许久。
孩子不打,上房揭瓦,狠狠教育了一番儿子的梁琬神清气爽。
回到宫殿后天空才刚刚擦黑,睡了好几天养生觉的梁琬命人拿来笔墨,在帛画上画了平底锅,蒸锅,汤锅,木锅盖等各类厨房常用器具,叮嘱宫人送去少府制作时务必制作同款三份。
又令宫人让膳房准备好大量的饱满黄豆、麦粉与干净的陶器,竹匾。
黄豆是个好东西,可以发豆芽,做豆腐,也可以制酱油,榨豆油。
幸好梁琬平时最爱美食,关注列表一大半都是美食博主,对基本的制作方法都有所了解。
发豆芽需要四天左右,第一天只需要将黄豆盛放在用开水烫过的干净器皿中用冷水泡一整晚。第二天将水倒掉,再用一块麻布盖住已经泡胀开的黄豆,避光保存。
随后每天浇水,一天最少两次。每天浇水的时候可以在避光处打开麻布观察豆芽状态,等到豆芽明显长出后就能吃了。
豆芽长好的那天,少府制作完的各类厨具也都已经送去了膳房,随之前来的还有少府内掌管宫廷膳食、酿酒种菜的太官令郭曲。
“参见太后。郭曲领着数十宫人行礼道。
“起来吧。梁琬看着略显拘谨的几人,好奇道“皇帝让你们来的?
“不是,是小人自作主张,闻太后欲创新式庖厨之法,便想来学习一二。
合格打工人啊,梁琬看着垂着头万分恭敬的郭曲心想。
“姜秀。
“奴婢在。姜秀从众多眼含羡慕的宫人中走出。自梁琬前日在膳房中教她炒菜后,姜秀便自己尝试着用铁锅做过不少菜,梁琬知道后便给宫人口述了不少的菜谱让她去做。如今,姜秀可以说是这膳房内最熟悉铁锅用法的人了。
“你做给他看。
“是。
姜秀将锅洗净,取来提前浸泡过的羊肉,直刀切成小块状,用热水氽透。捞出后另换一锅,凉水烧开,加入酱、盐、花椒、葱段、姜片和清酒,再放入肉块盖上盖子,小火慢炖。
羊肉在炖的时候,姜秀将已经泡好的豆芽展示给郭曲,随后热锅下入猪油,将豆芽倒入锅中烹炒,待豆芽炒软后倒入葱花,盐进行调味。短短几分钟,一盘热气腾腾的炒豆芽便出锅了。
梁琬看着姜秀熟练的动作满意地点点头,决定等会儿就让人给姜秀涨工资。
羊肉还需要再炖一会,离午膳时间还早得很,梁琬便想着再试试制作豆腐。
姜秀与其他宫人合力抬来了一大锅刚刚烧开热气腾腾的豆浆。
梁琬看着锅内乳白干净,不见一丝泡沫的豆浆问道“滤过了吗?
“按太后的谱子,已经滤过了。
梁琬让人舀出一碗尝了一口,豆香浓郁,粉质细腻,想必宫人们磨的时候没少出力。
宫人们紧张地看着梁琬的表情,发现梁琬没皱眉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熟石膏粉呢?梁琬问道。
“这里。姜秀急忙递过一只装满熟石膏粉的金碗,梁琬有些愣住,啥玩意啊石膏粉用金碗装?
因为我是狗大户?
晃晃脑子里纷杂的念头,梁琬接过金碗,令人另外盛出一大碗豆浆,在碗中加入石膏粉搅拌均匀。
再将大碗中的石膏水冲入锅中,缓缓搅拌,随着石膏水与豆浆慢慢发生反应,锅中慢慢出现一些明显的絮状物。一直在一旁沉默观察的郭曲有些惊讶地睁大眼睛,弄不清豆浆为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梁琬命人及时停手,盖上盖子静置二十分钟,锅内的豆浆便凝固成了大块大块的豆花。
盛出三碗豆花,再将锅中剩下的豆花一勺一勺舀出,放入铺好麻布的蒸锅内,用蒸锅是因为此时需要的是漏水容器,再用麻布将豆花包起来,在上面用大一块干净的石头压实。
此时,羊肉也差不多熟透了,揭开锅盖,顿时满室生香。
羊肉炖得软烂,几乎一抿就化在了嘴里。因为有了花椒调味,汤底便带着微微的麻辣味,喝上一口浑身都变得暖洋洋的。
梁琬点点头,吩咐道“豆浆,豆花,和这羊肉都各自送一份去皇帝和珅儿那里,豆芽已经冷了,再炒三份。
“是。
梁琬唤来郭曲问道“你可曾听过酱油?
郭曲有些迟疑道“未曾听过,太后可是说的酱?
梁琬摇摇头道“如今的酱乃是用肉所作,且有杂味。而酱油是用黄豆酿造的,若能成功,百姓便多了一种调味料。
郭曲大惊,躬身道“请太后赐教!
梁琬令宫人将记录了酱油酿造方法的竹简递给郭曲道“此法是本宫在杂记中所见,酿造过程十分麻烦。
郭曲仔细收好竹简,认真道“定不负太后所托!
一旁的姜秀有些渴望地看着郭曲收好的竹简,忍不住开口道“太后殿下,奴婢也可以试着酿酱油吗?
宫人们被突然开口的姜秀吓了一跳,万万没想到她竟敢插入太后和太官令的对话。
梁琬也十分讶异,她转头看向姜秀,却在她眼中看到了毫不收敛的野心。
梁琬笑道;“好啊。
“将泡水后的黄豆上大锅蒸到用手轻捏就能碾碎。再倒出来摊平晾凉,风干水分。然后用麦粉拌豆子,在拌了面粉后摊平的豆子上盖上干净的黄荆叶或者香樟叶。等豆子上有了一层均匀的黄绿色霉菌,就算发酵好了。
“酵好的豆子揉散,清洗干净风干晾晒,准备一锅盐开水倒进干净无油的缸里,按照10330的黄豆,盐和清水的比例,将风干水汽的豆子放进盐水里,完全浸泡,然后用透气的盖子遮住缸口,将酱缸放在太阳下晒,让它继续发酵。
“酱缸每天翻动一次,翻完后继续遮着缸口晾晒,有太阳就晒,这个过程要从春季晒到冬季,直到豆子差不多都融化了,酱油才算酿好了。
姜秀不识字,梁琬便重新口述了一遍,她笑眯眯地看着姜秀道“酿造过程中的所有用具必须用开水煮烫后才能使用,明白吗?
“是!姜秀认真答道。
“那就看冬天,你和太官令,谁能成功酿出酱油了。
闻太后所言,郭曲与姜秀对上了视线,一股看不见的火仿佛猛然在两人身上燃了出来。
梁琬哈哈一笑,这沉闷的后宫终于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
在膳房消磨了一天时间的梁琬哼着歌回到寝宫时,皇帝已经等了很久了。
看到跪坐在殿内的李钰,梁琬吓了一跳,一只脚迈在门槛上不知该进还是该出。
不等梁琬纠结太久,李钰便站起身行礼道“参见母后。
梁琬急忙走进殿内,扶着李钰心虚道“不必多礼。
简单地对话完,两人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李钰的个子很高,太后的这具身体只到李钰的胸膛位置,干站着的梁琬只觉得压迫力十足,一个字都蹦不出来,只好冷着一张脸不说话。
许是看到了太后的别扭,李钰打破了沉默,走到殿内新添的木桌椅旁问道“这是母后令人打造的吗?
梁琬点头道;“这是新坐具,本宫年纪大了,跪坐太久了腿便不舒服。
大雍朝并没有桌椅,大部分人都是在室内的土地或砖地上铺上草席,若是家庭富裕的,便会铺上八九层席。
梁琬跪坐着看了两天书,实在是累得不行。只能让人抓紧打造了几张造型简单的木桌椅。
同时下单的还有一张大床,不过工艺复杂,今天还没送过来。
李钰闻言,坐在椅子上试了试,然后拿起桌上梁琬没看完的竹简看了一会,点头道“确实不错。
梁琬看着坐着稳如泰山的皇帝心中略感不妙,冷着脸道“皇帝若是喜欢,便拿走吧。
“多谢母后。
卧槽,真拿啊!梁琬的冷脸有些绷不住了,内心疯狂咆哮,还以为就李榕珅一个倒霉孩子,皇帝也不遑多让啊!难怪这两是兄弟,一脉相承啊!
或许是梁琬的内心吐槽震耳欲聋。
皇帝站了起来,缓缓开口道“朕令少府再打造一份就好。
梁琬放下心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些笑意。
但没等她开心多久,皇帝的下一句话便让她如坠冰窖。
“母后今日命人送来的豆浆、豆花、豆腐,滋味极好,朕听闻黄豆更可制成酱油,但朕找来了母后这两天翻阅的杂记,却未曾找到记录,不知太后是在何处所见?
梁琬心中微慌,一时不该如何回复,她想不到皇帝竟会找来她看的东西进行查证。
她的手攥得极紧,强行控制了面上的表情,大脑中却在不停翻阅着原身的回忆。
若是要皇帝不能查证,最好在太后入宫前,无数记忆在脑海中如走马灯一样闪烁。
梁琬很快便找到入宫前的记忆,但看着回忆中太后一人独守孤院的样子,梁琬胸中却不由自主地突然燃起了怒火。
“皇帝这是在质疑什么。梁琬抬头,眼神冷冷地看向李钰。
“本宫入宫前一人独守小院五年,难道每一天做了什么都要通报给皇帝吗?梁琬冷声道道“不过那时皇帝刚满一岁就被抱走,本宫想通报也没人听啊。
李钰看着眼前突然浑身竖起尖刺的梁琬,有些怔住。
太后极少在他面前说入宫前的事情,幼时两人相处时间很少,后来李钰渐渐长大,李彦才略微放松了两人相见的限制。
“梁琬曾当面表达对李彦与萧方仪的不满,李钰那时候年纪小,萧方仪视他如亲子,他自然要为萧方仪反驳,随后“梁琬就不愿再多见他,生了李榕珅后两人见面的次数便越发少。
一直等萧方仪死了,梁琬对李钰才偶尔有了好脸色,但李钰对梁琬的了解仍是知之甚少。
“本宫累了,皇帝若是无事便自行离去吧。
梁琬转身捂住胸口,眼中似乎要落下泪来,原身十六岁嫁给李彦为妾,十七岁生下李钰,十八岁被李彦夺子,一直到二十二岁李彦登基时才入宫见到李钰。
彼时李钰的母亲是萧方仪,她想自己的孩子,李彦却不许原身见他。
偶尔几次相见,李钰也句句不离萧方仪。
于是恨意从李彦和萧方仪而始,一直蔓延到了李钰身上。
梁琬闭上眼睛,原身的记忆影响了她,她此时不想再见李钰。
理性上梁琬可以理解,自己穿越来没多久就搞了不少事情,李钰作为皇帝有所疑虑是理所当然。而自己有原身的所有记忆,即使是说自己得了神仙指点,也没人能拆穿她的身份。
但如今控制不住的感情几乎要冲翻了她的头脑,她管不了了。
李钰看着背过身的梁琬,有点想去扶她,却又不敢伸手。
他只匆匆说了一句“儿臣告退。便转身离开了宫殿。
《参见太后》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